光大理财董事长张旭阳:让投资者相信银行也有好的权益类理财产品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产品净值下跌并非洪水猛兽,因为更重要的是长期投资理念,不能以短短一个月的价格波动来评判产品好坏

  产品净值下跌并非洪水猛兽,因为更重要的是长期投资理念,不能以短短一个月的价格波动来评判产品好坏。

  作为股份制银行第一家落地的理财子公司,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光大理财”)近期对标公募基金,推出全市场第一款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纵观银行理财的发展史,国内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正是2004年由光大银行601818股吧)推出的。

  从银行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到理财子公司第一款权益类产品,中国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旭阳一直都是见证者。

  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张旭阳,他认为,低利率环境中在为投资者寻找更好的投资回报资产的时候,一方面靠交易能力,在利率波动中获得资本利得,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权益品种的布局。银行理财作为一个全天候、多策略投资平台,必须在这方面为投资者提供可供选择的投资品种,也需要思考不同的路径来提供这样的产品。

  《21世纪》:随着光大理财产品线月光大开行业之先,推出投资股市的主动管理型产品,监管最近也在发声鼓励银行理财资金入市,而传统模式是通过基金委外的方式。运作模式上,光大理财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张旭阳:在为投资者寻找更好的投资回报的资产的时候,一方面靠交易能力,在利率波动中获得资本利得,二是需要加强对权益品种的布局,三是加强对另类资产的布局。银行理财作为一个全天候、多策略投资平台,必须在这方面为投资者提供可供选择的投资品种,也需要思考不同的路径来提供这样的产品。

  通过委外FOF、MOM的形式投资股权是个很重要的方式,需要对投资顾问、基金管理人有科学、一致、稳定的评价体系,这其中有评价、遴选、再平衡的过程。但随着银行自身理财能力的提升,在某些主题和品种上,不排除依据自身投研能力发行产品,特别是自己管理的股票型产品。前一种模式让我们作为“买方的买方”更好地理解市场运行逻辑,专注不同机构的核心能力,后一种模式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市场价格波动的阶段性主导因素。

  作为一个专业投资者,我们也看到了A股市场的一些投资机会,据我了解,今年上半年很多银行理财公司发行产品中风险评级三级及以上的产品占比提升。一些混合型的产品或者“固收+”的产品可能有20%以下的比例是投资于股票市场的,但发行量不是很大,所以并不是作为理财公司资金的管理人就可以按照主观愿望增加比例的,我们是受到产品契约约束的,银行可以投多少资金量,还得看产品表现,给投资者以信心。

  今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发行迅猛,优秀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经常出现“秒光”,超卖之后再配售。但投资者对银行理财的认知还局限于以往的想法,认为买股票产品就是去找基金公司,需要稳健性产品还是要去买银行理财,认知差异还在。这需要银行理财通过管理能力提升不断累积业绩基础,让投资者相信银行也有好的权益类理财产品。

  实现目标需要一段时间,我们需要与投资者进行良好互动。既需要我们去顺势而为,也需要逆势而动。顺势而为指的是,投资者对一些低风险低流动性产品需求较大,银行理财可推出一些相对比较审慎的产品,去满足投资者需求。另一方面我们要逆势而动,主动去发行一些投资股票的产品,但通过量化对冲等方式,使我们投资股票的产品波动相对较小一些,使得银行理财投资者在初期比较容易接受。5月份光大理财发行的股票型产品与基金公司的股票产品大体没有区别,但我们在产品结构和投资策略上,充分发挥了大类资产配置的优势。

  最近的疫情以及整个市场的波动,导致了部分的银行理财,尤其是债券投资产品,净值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有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跌破1。资管新规要求成立理财子公司,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打破刚兑,那么现在这种状况已经出现了。

  《21世纪》:处于这种状况时,光大理财是怎么应对的,以及客户的反应接受度是怎么样的?

  张旭阳:产品设计思路发生了变化,希望在控制回撤和波动性的基础上为投资者设计产品。估值方式、流动性选择、投资策略都围绕这一点调整。我们希望通过销售端的产品组合使得投资者的产品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5月份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发生一些变化,对于债券市场冲击也是比较大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跳升100BP以上,确实对债券型产品,特别是盯市型产品的冲击比较大。

  光大理财通过组合能力的安排,一方面通过对投资品种的选择去判研市场变化,及时通过交易进行调仓,使光大理财产品的回撤幅度较小,增强投资者信心,保护了投资者的权益。

  但产品净值下跌并非洪水猛兽,因为更重要的是长期投资理念,不能以短短一个月的价格波动来评判产品好坏。目前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很多理财产品的净值已经回归到1以上。从更长的维度看,这是很好的投资者教育的机会。

  打破刚兑三要素就是风险可隔离、风险可计量和风险可承受。现在银行理财新产品都是独立托管的,每个理财公司在资管新规约束下,每个产品都是独立实体,已经实现了风险可隔离。由于市场价格不断变化,产品净值变化就反映了产品的风险,风险可计量。最后因为波动可控,对投资者整体组合影响较小,因此是风险可承受。

  以往资管各种刚兑产品无形中放大了整个社会的杠杆率,到一定程度总是要“崩掉”的。因此需要通过打破刚兑使得风险能够被全社会分散,让我们提前“拆雷”。

  在承受风险的过程中,投资者也在享受相应的收益。以往投资者只是拿到了预期收益率下的固定回报,但如果资管机构管理能力强,实际上可以获得更好的超额回报。这种规则让优秀的投资管理机构脱颖而出,投资者将更多的资金托付给他们,从而获得财富的有效增值。

  《21世纪》:今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宽松,低利率让大家对大类资产配置更困惑。银行理财收益率也在逐步下降,光大理财对债券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趋势是如何判断的,你对低利率下的居民大类资产配置有什么样的建议?

  张旭阳:我们还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包括疫情、经济、地缘政治等。但有三点是确定的:

  二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国民财富,以及国民韧劲,足以使得我们在疫情结束后恢复经济发展。同时随着海南自贸港、完善资本市场等各项政策落地,制度性改善可以激发出国民身上的力量,中国经济的复苏道路是稳固的。

  三是某些趋势被加强,而这些趋势是中国的优势,比如大数据的利用、线上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新技术突破,中国在这些方面与国际先进的差距不大,某些领域还正处于全球先进水平。新的技术带来新的产业,数字化世界一些新的消费品牌与商业模式,人工智能和数据推动了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展望未来,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张旭阳:我们还是会侧重固收类产品。首先这是银行理财自身的资源禀赋所在 ,因为商业银行对利率市场的变化、对信用风险的把握、对宏观经济变化的把握有优势,这是银行理财的专业能力所在。所以我们肯定会以此为基础去扩大资产管理规模,去提升管理资产能力。

  具体来说,首先我们会重新审视信用债和信用风险,今年经济发展出现了波动,会严格控制信用风险下沉,不会用承担更高的信用风险换取投资收益,而更强调对信用风险的精细判别,发掘投资机会。

  第二是加强利率债投资。以前银行理财当中这个品种比重较小,现在市场也有波动,但下半年不管是熊市还是牛市,都会有很多交易性投资机会。

  第三是另类投资。另类投资包括私募债权、PE投资、商品投资。另类投资的流动性低。但金融有三性——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我们不想放低对安全性的需求,想要获得收益的方式就是在流动性上有所放松,因此低流动性的另类投资会保持一定比例。不管是新老产品,根据资管新规,非标的投资比例都是有限制的,并且不能错配,我们希望把有限的可供投资的非标资金用于服务线世纪》:以后理财子公司跟基金行业的区别会慢慢显现出来,理财子公司有多品种,而且是跨市场的投资选择,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张旭阳:可以这么理解。但说实话,一个机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很难做到的。银行理财,特别是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多品种、全天候、多策略的实现可能是借助我们的合作伙伴。有些产品是我们自己来管理的,有些是通过FOF、MOM管理和投资的。比如全国社保、主权基金是不做直接投资,而选择优秀的管理人委托管理,这也是未来银行理财的一个很重要的投资策略。所以我们其实跟基金的合作关系是在不断加强的。

  我觉得这个关系背后,只有两个字,就是能力。你有能力能够为我们投资者创造价值,你在这个行业中才有存在的意义。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caijing/2020-08-08/21228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头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