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研究】马瑞青:在欣赏中见到你自己 连载(七)

来源: 浏览

小编: 【美术研究】马瑞青:在欣赏中见到你自己 连载(七)“物把自身呈现于我,我也把自身向物开放。”欣赏主体图式结构究竟如何筛选视觉信息?心理学上用“投射”来

 【美术研究】马瑞青:在欣赏中见到你自己 连载(七)“物把自身呈现于我,我也把自身向物开放。”

欣赏主体图式结构究竟如何筛选视觉信息?心理学上用“投射”来描述筛选过程的开始,贡布里希提到,“我们所说的‘心理定向’,可能正是指准备开始投射的就绪状态,指准备把那些总是在我们知觉周围闪烁不定的虚幻色彩和虚幻物像的触角伸出去的就绪状态。”就绪状态之后的投射必是迅即产生。这段话生动的说出了这个阶段的特性——直觉性,即不需思考,过滤掉不必要的部分,直接获得所要得到的信息。

在这个阶段涉及到欣赏者心理的感觉与知觉过程。美术作品作为一种“召唤结构”,是面向欣赏者开放的。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里提到“物把自身呈现于我,我也把自身向物开放。”美术作品的所有视觉元素包括造型的点线面,形、光、色、影一起呈现在欣赏者面前,该如何选择?杜夫海纳接着论述到:“要识别颜色,必须要有独特的注意力,要有分析的意志。这一点,完形理论已经说的相当明白:对象作为它的感性诸方面的、起意指作用的整体呈现于我们,因而感性的每一方面都是围绕在这一整体组织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占有特殊地位:我们看到的这朵玫瑰花,他同时是红的、香的、温和的和柔软的。这每一种特质都使人想到它的对等物那样想到其他特质。没有任何一种特质构成特殊的主题,而其他特质只是它的一种表达。”就像下面的这朵莲花,经由心理定向的视觉信息面临着欣赏者图式的选择。

阿恩海姆在其名著《艺术与视知觉》中也谈到这个问题:

一棵树或一团灌木丛的整体轮廓,往往会为眼睛提供一种易于理解的球形或圆锥形,也可以粗糙地提供树叶的质纹和绿色的色彩。然而,在这片风景中还有很多东西是眼睛不能立即把握的。也就是说,这混乱的全景,只有被看作是一种有清晰的方向、一定的大小及各种几何形状和色彩等要素组成的结构图式时,才能被真正的知觉到。

林风眠 《秋艳图》

形成这种清晰的结构图式的大脑过程是不可知的。我们可以推定,在对那些由作为刺激物的原材料所暗示出的知觉性质作出反应时,大脑视皮层区域中可能生成了一个与这些性质相对应的简略的结构图式。但是就目前来说,这还只能算作是根据经验和观察所作出的一种推测。

对于知觉如何选择的问题,他进一步谈到:形状不仅是由当时刺激眼睛的东西决定的,眼前的经验从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他是从一个人毕生所获取的无数经验中发展出来的最新经验。因此,最新的经验图式,总是与过去曾知觉到的各种形状的记忆痕迹相联系。

杜夫海纳说的更明确,他在《审美经验现象学》第三编《审美知觉的现象学》第一章《呈现》开篇提到:“感知不是消极地记录一些本身并无意义的外观,而是在外观之中或之外去认识亦即发现外观只向善于辨认它的人交付的一种意义,是从这一认识中得出符合于指导我们这种行为的意图的结果。”

可见,欣赏者目光投射于美术作品之上,感觉、知觉到的信息是作品提供视觉元素与主体图式结构定向的结合部分,也是下一步图式结构匹配加工的原料。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定向正是欣赏者知觉的特性所在。滕守尧在《审美心理描述》里的论述揭示了这种知觉定向过程与图式的紧密关系:“……。凡此种种都证明,人的知觉决不是象照相机那样,仅仅是一种被动的复制活动,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反映,过去的经验会在心中积淀成种种“图式”,而某些特定的期望(由环境和目的性行为造成的)又会决定究竟去选择那些图式。”

在此,欣赏主体图式对作品元素是主动选择的,图式的内容组成一个个槽道、类目、格档,正是这些“目”的筛选,信息经过这个过程成为可以加工的对象。获得视觉元素已经经由图式内积淀的因素筛选,选择结果是由主体图式结构中知识组成决定的。

梵高《向日葵》

由于图式结构的定向功能,导致输入的信息的质与量的差异,这影响着艺术形象的形成,美术作品在每个欣赏者心中已经开始变成烙有个人印记的作品,这就是差异形成的准备阶段。因每个欣赏者选择后结果的不同,可以说在美术欣赏的过程开端就注定了差异的产生。(未完待续)

当前网址:http://www.sx-news.com/shehui/2024-04-12/22457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头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